今天想要跟老師分享的是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,從文章裡小編統整出三大重點:
1. 建立學生信心:
老師除了要清楚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、能力程度外,仍需要適度幫忙舒解學生的壓力。因為我們對於學生、或是學生對於自己的表現都會有一些期望,有些學生容易因為這樣而給自己過多的壓力,當一次的期望沒有達成時,就開始產生挫折感和恐懼,導致感到害怕、不敢嘗試。像是小編國中家政課做手工的時候,總是會覺得自己做的東西沒有別人的厲害,就不敢拿出來給別人看,甚至對於家政課覺得灰心、不再期待。
平時,老師需要了解每個人得特性,注重他們完成的事項和能力,而不是他們做不到什麼。讓學生有機會能夠展現自身所長。像是美術課、家政課這些比較主觀的藝能科目,為了避免學生與老師審美觀而造成分數與預期落差,可以讓同學上台介紹自己的作品,以其他同學評選做為部份評分的依據。透過同學間的討論分享,學生可以融入班級的活動,了解自己的優缺點,也知道每個人的不同,進而凸顯自己的價值。而藉由鼓勵的方式幫助學生建立信心,同時老師也能引導學生抒發壓力。即使結果不如預期,但應該更重視過程努力的態度。
2. 即時回饋:
正如上一點提的「鼓勵能幫助學生建立信心」,掌聲能幫助學生更有自信的學習,感覺自己是被大家所看見、肯定的。此外,紀錄學生的學習歷程也是不錯的方式,在一開始讓每位同學建立明確的目標,了解他們最初的學習動機。隨著每個階段的達成,讓學生回顧過去,透過記錄能知道自己是不斷進步的;倘若沒有進步的話,也能反省為什麼和預期產生了落差,藉由這樣,老師和學生自己也都能掌握學習的動態。
在小編國中學素描時,並沒有像其他同學那麼有天份,不太掌握物品輪廓和立體變化。但某一天老師突然跟我說覺得我進步了不少,給我看我過去所畫的作品。我突然覺得很開心,因為我也看見了自己的成長,讓我更有繼續學的動力。
3. 重視體驗:
這一項是小編覺得台灣教育環境比較缺乏的。和國外教育體制相比,台灣一天課程有八節,加上晚自習或補習,學生幾乎一整天都必須待在教室聽課,或許老師能幾天帶著學生到戶外上課,適時地轉換環境,帶來新鮮感。小編高中美術課時,章節內容提到攝影的光影有哪些類型,老師直接帶領我們去校園各處拍攝實作,讓我至今仍印象深刻,同時因自己應用到課堂理論、實際做出來而有成就感。
再者,小編認為實際「做」,能比單純聽講更加有記憶和理解效果,讓學生親自去體驗教學的內容、實地感受,除了更有趣味性外,能讓學生「做中學,學中做」,達成體驗、學習的加成效果。但其實更重要的是老師的態度會影響著班級學習的氣氛,當老師用著積極的方式去帶領班級時,學生就會得到相同的體驗,激發學習的態度。
隨著每個班級的風氣、程度不同,老師可以因材施教,依照情況去調整促進學生學習的方法,以上是三種小編覺得最重要的事項提供給老師們做參考。
文章與圖片來源:
http://www.teachthought.com/teaching/21-simple-ideas-to-improve-student-motivatio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