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小編想要跟大家聊的是 Homeschooling 在家自學的議題。在美國 7~15% 的趨勢增加在家自學的人數,至今已超過 200 萬個小孩在家學習,且有越來越多的大學歡迎在家自學的申請者。雖然在台灣仍不常見,不過在家自學是怎麼樣的模式呢?
Homeschooling,在家自學的概念一開始最早是從 1970 年開始,就如同字面的意思:在家裡學習課程,取代傳統校園教育的模式。方式可能透過家長親自教學、家教、或學生自學。選擇在家自學的原因可能有這幾項:不滿意現在的教育政策、家長有自己的教育哲學、不同的宗教信仰等。關於在家自學的規定每個國家不太一樣,在大部分的地區家長不需要有教育相關的學位、但小孩需要在定期回學校參加檢測考試。
而在家自學的優點是能夠有更多的彈性:不管是時間上、地點或是教學內容。
1) 時間地點彈性:
能夠較自由的安排學習時間,不用配合寒暑假或學校上課時間。像是四天上課、三天旅行。而比起單純透過書本學習,直接參訪書中提到的地點能夠更加深印象。像是美術課程,可以到美術館教學,讓學習不受場所限制,更靈活且更自由。
能夠較自由的安排學習時間,不用配合寒暑假或學校上課時間。像是四天上課、三天旅行。而比起單純透過書本學習,直接參訪書中提到的地點能夠更加深印象。像是美術課程,可以到美術館教學,讓學習不受場所限制,更靈活且更自由。
2) 教學內容彈性:
雖然基本上課教材可能和傳統教育差不多,但是能夠為各個小孩的興趣或者學習狀況,一對一客製他們的學習課程,讓小孩能夠在特定的科目做更多的延伸或加強。對於有天分、有興趣的領域可以持續做延伸補充,讓更強的地方變更強,小孩能夠從小就培養一個自己的長才;對於較為不足的領域,可以適當的調整進度和教材,讓小孩能一直保持在學習的軌道上,不會因為進度落後而造成對該領域信心不足。
雖然基本上課教材可能和傳統教育差不多,但是能夠為各個小孩的興趣或者學習狀況,一對一客製他們的學習課程,讓小孩能夠在特定的科目做更多的延伸或加強。對於有天分、有興趣的領域可以持續做延伸補充,讓更強的地方變更強,小孩能夠從小就培養一個自己的長才;對於較為不足的領域,可以適當的調整進度和教材,讓小孩能一直保持在學習的軌道上,不會因為進度落後而造成對該領域信心不足。
台灣在 2014 年正式通過在家自學的相關法規條例,若是高中以下想要在家自學,可以向教育機關申請,但每學期必須提出成果報告,並會有相關的主管稽查。在台灣也有一些在家自學的例子。以《有了夢想,然後呢?》的作者陳慧潔來說,年僅 17 歲的她,從 8 歲就開始在家自學。課程內容一開始是由父母規劃,後來變成自己安排所有的課程,以定期驗收學習成果的方式,在父母的帶領下做更深入的引導和討論。
在教學彈性方面她提到一個學習的例子:她國小三年級剛好學到「為民服務的機構」的時候,她在爸爸的帶領下直接去清潔隊參訪,實地聆聽人員的經驗分享、觀摩他們的運作模式、了解制度和工作的細節,而這些內容課本只是淺淺帶過,這樣身歷其境的方式能夠了解得更深,比起單純透過文字學習,又能印象深刻。雖然文章也有提到在家自學的缺點:如果不是請家教的家庭,在家自學的方式會花家長許多的時間,比起傳統校園教育,在金錢、時間上的預算都是一大考量。同時小孩也容易缺少團隊合作的經驗和學習同儕相處的機會,這對青少年來說是成長過程重要的一環。
總結以上,不管是接受傳統學校教育或是在家自學都各有利弊,但小編認為,我們可以學習的是在家自學最重要的客製課程精髓:對於自己有天賦的領域好好挖掘探索,不要侷限於課程內容,從小就發展自己的專業特長。
圖片來源:
參考文章:
課本以外的世界 文陳慧潔- http://goo.gl/S0cENM
Homeschooling101- http://goo.gl/kVP9h0
The Pros and Cons of Homeschooling- http://goo.gl/fjO5Oz